《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4)》

时间:2025-04-30   作者: 阅读量:27 

4月24日,2025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在重庆召开。大会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与沿海地区互联互通热点,以“打造陆海多式联运体系,推动内陆枢纽创新升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铁路、航运、港口、物流等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路径。

1745981427104.jpg

大会发布了《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4)》,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徐亚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原主任韩伯领,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军(牧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专家汪鸣,中国海关学会副会长王志,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厚池,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副主任王善礼,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涛,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多式联运处处长李鑫,重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莫怒,长江新丝路国际物流(湖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峻,天津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巍共同见证报告发布。

报告全面分析集装箱运输、铁水联运、国际铁路联运与专业多式联运市场变化及发展水平,并对多式联运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我国多式联运进入增量提质发展的新阶段,由快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2024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335万TEU,同比增长15.4%。铁水联运量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我国铁水联运量占比达到4.0%(宽口径)、6.9%(窄口径),分别较2023年增长0.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我国铁水联运量约90%集中于环渤海和长三角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TEU以上港口的铁水联运总量占比超过60%,其中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位居前三,铁水联运量分别为255万TEU、181.8万TEU、135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5.3%、10.1%、12.2%。2024年,上海港、广州港等集装箱吞吐量大港的铁水联运量实现快速增长。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392列,发送207.7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0.7%、9.2%。中欧班列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提质升级,全程时间由15-23天缩短至11天;全程时刻表班列全面扩容,2024年增加到17条,较2023年增加12条,覆盖主要中欧班列开通城市。

2024年,国家铁路集装箱发送箱量3668万TEU,增长10.2%,增速虽有放缓,但品类快速增加。铁路集装箱占铁路总装车数量的27.9%,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容提速,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启航,中欧班列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提质升级,中吉乌通道铁路建设正式推进,中蒙俄通道铁路线路逐步完善。而在内贸市场、专业物流市场和“新三样”多式联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当前贸易摩擦冲击全球供应链,传统物流通道面临严峻挑战。多式联运服务主要应用场景是双循环物流大通道,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加速我国物流通道多元化发展。当前美国对等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将重塑全球航运格局,也将加速我国新兴国际物流通道发展。这是因为,贸易摩擦冲击全球供应链,推高海运成本,鉴于中国对欧盟和东盟的贸易潜力,中欧陆路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运需求将获得增长,而目前铁水联运占比仍较低,未来面向港口的铁水联运通道建设有望保持快速发展。

报告封面-中国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