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德国多式联运发展实践经验及借鉴

时间:2022-06-07   作者:郝攀峰 阅读量:6024 

德国作为世界物流绩效表现排名靠前的国家,其多式联运表现非常突出。德国港口的货物经铁路集疏运的比例达30%以上,如不莱梅哈芬港比例为35%,汉堡港达30%,而我国港口货物经铁路集疏运的比例不到10%。德国最主要的13个集装箱港口,其中11个拥有进港铁路,11个已和内河水运相联通。德国道路系统高度发达,拥有欧洲第三大规模的道路基础设施网络。截至2021年底,德国全境公路里程突破65万km,铁路网可通达欧洲各地,铁路运营里程超过4.2万km,铁路网密度达到1.2km每平方公里。德国还是欧洲内河航道最密集的国家,全境内河航道里程达到7675km。

德国在多式联运发展理念,对重要铁路设施、杜伊斯堡等内河港口的重视,以及德国在发展多式联运过程中的政策措施对我国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统筹推进多式联运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

德国的联邦政府统筹全国物流需求,结合各区域的物流需求差异以及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全国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功能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统筹规划。政府对全国物流园区进行统一布局,并注重多式联运功能的发展。目前,德国政府采用PPP模式建成了35家物流园区(货运村),其中28个具备园区铁路专用线,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中有4个距离铁路枢纽在3公里范围内,有20个物流园区紧邻港口或者依托港口建立,另有3个园区也都在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物流园区在覆盖德国全境、辐射欧洲纵深的多式联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正在规划建设国家层面的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各级地方政府也重视物流枢纽设施的规划布局,我们在规划物流枢纽设施时,要注重多式联运功能的规划设计,要推动规模性、有条件的物流园区、港口修建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新园区至少实现两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谨慎批复单一运输方式的物流设施项目。

2、各级政府对多式联运予以资金土地支持

德国多式联运的发展离不开联邦、州、市等各级政府的投资和长效支持。联邦政府对全国多式联运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各州、市对多式联运场站、园区建设运营给予支持。德国的物流园区建设主要采取PPP模式,州政府、市政府作为主要的投资人,负责园区建设土地以及“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会通过资金补助的方式支持场站投资参与企业,最高资助金额可达投资总额的80%。同时,政府还引导铁路部门参与园区公铁联运场站的建设,目前德国联邦铁路投资的多式联运场站已经超过10个。如不莱梅物流园,在联邦政府规划后,不莱梅政府出资完成园区土地的收购并交给不莱梅经济促进局完成“三通一平”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后,以政府招商的形式引导企业入驻。

以汉堡港为例,汉堡市政府投资修建了港区铁路场站与DB铁路网连接的铁路专用线,专用线所有权归汉堡市港口管理局,未来铁路场站的土地拓展、航道的拓宽等问题也由汉堡市政府负责;而HHLA公司作为港区内铁路场站的投资商,负责场站的建筑、管线、机械设备等的投资和建设。

纵观欧美国家推进多式联运的经验,多式联运发展因其社会效益巨大,需要各类政策长久持续地推进。我国各级政府要对多式联运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机制,按照各地多式联运发展所处的阶段对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优惠、资金保障等各方面进行支持,通过多式联运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实现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提质增效降本。

3、进行多式联运发展整体规划和体系评估

德国交通与数字化基础设施部(BMVI)非常注重多式联运体系的规划,负责综合交通体系的投资建设框架,积极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进行评估。每4年,BMVI会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并发布评估报告;每8年,BMVI会修订一次联邦交通发展规划(BVWP)。BMVI最新规划文件是BVWP 2030,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文件中提出要确保企业提升竞争力,增强多式联运枢纽能力。除此之外,BMVI还制订了《货运和物流业总体规划》《货运与物流行动计划—面向可持续和高效的未来》《货运与物流行动计划—德国物流行动方案》等措施。

我国多式联运经过“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的高速发展,政府、企业对于多式联运发展的效果评估都有强烈的需求。尽快建立我国多式联运运行评价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多式联运发展的行业动态,定期对国内多式联运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企业进行多式联运规划有十分重要意义。

4、进行场站智能升级及转运设备高效应用

德国的港口及内陆场站均通过信息系统、技术设备等实现场站的智能化管理,以此提升集疏运效率。汉堡港的主要集装箱码头运营商HHLA公司一方面开发港口管理系统,实现与港口运营相关主体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与德国铁路运营商实现信息互通,将要通过铁路运输的集装箱信息发送给铁路运营商,以便铁路运输计划的制定和及时调整。中欧班列主要到达站杜伊斯堡港的DIT场站则是通过一套集装箱管理和调拨系统实现场站的智能化管理。

设备方面,汉堡港CTT码头和不莱梅哈芬港使用的混合动力的集装箱跨运车,既能满足码头前沿到后方堆场的集装箱场内短倒需求,又可以进行集装箱堆场的翻箱、调箱作业,实现场内短倒拖车、堆场门吊和吊装正面吊三者功能。不莱梅货运村通过车型标准化,使得驮背运输在货运村实现规模发展。场站内只通过一名司机和吊装门机,即可实现两列吊装式甩箱驮背运输作业。在驮背作业线现场,驮背运输的铁路车辆还可以用于集装箱的装卸,实现铁路车辆的多用途使用,提高铁路车辆的运载效率。

发展多式联运,中转枢纽的转运效率是关键。铁路场站和港口设施作为多式联运的主要专用场所,要加大场站的智能化管理,大力推进高效转运设备在场站中的应用,场站运营商、多式联运经营主体、设备研发主体等要加快研发适合场站作业场景的转运设施设备,提升多式联运中转节点转运效率。


本文作者: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多式联运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郝攀峰

本文为原创观点文章,欢迎转发,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