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作者:管理员 阅读量:2651
8月17日上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京召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情况专题调研专家学者座谈会。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刘家义、陈武、尹中卿、刘新华及多位委员听取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分析意见和对策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和国铁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参加座谈。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受邀参加会议,向全国人大财经委介绍了我协会多年来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持续研究、评估的成果。
李牧原常务副会长在汇报中指出,如何认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导向和历史价值,是评价通道建设成果的基础。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是空穴来风,是西部地区产业迭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铺轨工程”。产业链合作需要以供应链为基础,供应链扩展到国际合作需要强大的物流链做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必须是相互依存促进的有机体。中国与东盟具备产业链合作的巨大空间,可以涵盖各种贸易类别,可以实现稳定和长期的贸易平衡。
李牧原常务副会长指出,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条自下而上逐步形成的共建物流通道,是西部地区城市群联动的集体行动,是以存量换增量的创新做法。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苦于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两头短缺的困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经验给予我们诸多启示,通过物流存量市场的流向转移导入港口物流量,率先盘活港口资源,增加了投资扩建港口能力的信心,改变资源短板,激发了新的需求;再通过港口枢纽的建设形成临港产业,带来新的增量市场。这种破局之法,具有很强的市场逻辑,因此,才会有西部陆海新通道在物流发展指标中超越了全国同期水平的亮眼成绩。西部集体行动的重点是通过陆海联动形成跨地区的城市群联动,这种效应首先在物流网络构建中实现了,成渝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形成紧密的连接,港口地区有了腹地,就有了发展的源泉,而内陆地区有了最近的出海口,铺设了多元化的物流通道,产业就有了多元化的选择。
李牧原常务副会长着重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中带来的问题做了深刻分析和阐述。特别提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东盟市场的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是未来的重点,要重点解决中国西部与东盟“邻而不畅”的问题。这方面有着我国国际供应链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有着对东盟地区合作中的个性化问题。李会长通过分析中国和东盟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系统化地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的智库团队多年来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规划、研究和评估,长期深耕,多点参与,积累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和研究成果。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推进,智库团队对通道不同时期的成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着比较丰富的认识。本次汇报,协会智库团队提供了详实的分析报告,为政府工作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