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9 作者:管理员 阅读量:6351
应成都市政府要求,由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成都市交通投资集团委托,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多式联运研究发展中心的咨询团队完成了《天府空港“东蓉欧”(东盟-成都-欧盟)陆空多式联运规划研究》项目。近日,在成都市通过结题评审。结题评审会议由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成都市发改委、口岸物流办、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省机场集团、成都铁路局集团、四川航空股份等单位及市交通局规划处、物流与运输处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评审会。在听取项目组的情况汇报后,市级各参会单位相关同志、专家组成员相继进行了发言。经过专家组综合评议,一致同意项目通过评审。
天府空港“东蓉欧”陆空多式联运规划项目曾入选第二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等规划;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首个一城市双机场的大都市,发展航空国际航空货运势在必行。在天府机场规划中,设计了多条进空港的铁路,一条是客运高铁形成客运的立体换乘,一条是高速货运铁路,一条是普速铁路,这种规划构思不仅在国内绝无先例,在国际上也很难找到对标和复制的样板。这些设施投资后,如何规划货物陆空联运体系?如何衔接铁路货运、公路货运、航空货运、尤其是高铁货运之间的转运系统?如何畅通各自的微循环系统?如何优化转运流程?何如发展临空、临铁的国际、国内物流?这都是摆在成都天府机场面前的难题。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建设内容及周边物流布局尚不不清晰,高铁货站进港建设项目一直未能投资建设。
在此背景下,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多式联运研究发展中心的技术团队,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对中国多式联运系统、多式联运枢纽规划的研究能力,接受了成都市政府的任务,勇为天下先,对项目进行了历时十个月的深入研究,通过对未来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预判,完成了项目规划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为我国多式联运中具有特殊价值和巨大潜力的陆空联运、空铁联运和高铁货运提出了综合的解决方案。项目组充分分析航空物流、高铁货运物流作业流程,从物流生态圈建设、适空适铁产业发展及陆空联运市场需求等多维度出发,提出天府机场与高铁动货站之间物流核心区域“一轴一带两核四区四中心”功能布局规划,并就物流通道建设、集疏运方式、设施协同和临空产业培育等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聂斌副局长在主持项目评审会时,高度肯定项目组工作,指出成都作为全国第三个双机场运行城市,是国家规划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双铁”进港,特别是货运高铁进入空港,是国内首创,全球并无先例。项目组通过近一年的充分调研和论证,克服了新冠疫情的影响,高质量完成项目的规划和研究工作,对加快高铁货运站在天府空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空铁联运的货运设施连接提供了行业借鉴。
项目评审专家组组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水平在评审总结时指出,项目方案对于行业有很强的先导性作用,体现了高质量、高水准,专家组认为结论是可行的。项目组在一年时间内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和相关单位做了多次沟通,整个过程很接地气,研究结果也体现政府部门的期望。项目规划过程中,课题组充分借鉴国内外案例,充分对标和研究,过程科学严谨。希望成都市能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和项目建设,为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项目总负责人、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表示:我国空铁多式联运还处于摸索当中,缺少专业作业基地、货运动车组及配套集装器尚未投入产业运作。面对货运高铁连接空港这一全新课题,项目应用全新的视角以及科学的方法论,规划和设计空铁联运、陆空联运模式,解决临空、临铁物流产业的集聚难题。依托天府机场的国际航空货运和未来高铁货运枢纽优势,“高铁物流+航空物流”将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形成的融合发展,可以最大程度上延伸成都对外辐射力,有利于快速形成国际枢纽的中转效应。项目对于提升成都市航空货运和高铁货运能力,建设泛欧泛亚空港陆港“双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李牧原谈到本项目研究对行业的价值时指出: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经历了“十三五”期间的高歌猛进的起步阶段,“十四五”期间将会向纵深发展,我们将进入多个全球多式联运领域的 “无人区”,譬如适合我国货源特征的“散改集”模式,譬如高铁货运和空铁联运,譬如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等新型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等,在许多领域,我们可以向国际上参考和借鉴的内容并不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需要我们的行业智库提供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将是中国市场、中国实践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